随着“入世”的临近,涉外出版无疑将面临新的挑战。为了探讨应对这种挑战的必要准备,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及外国文学出版研究会,不久前在海口联合举办了“21世纪涉外出版论坛”,30多位出版社及版权代理机构的代表,就“入世”后我国出版业面临的机遇与竞争,与国际接轨所必需的机制调整,以及国内、国外两个市场的协调等问题交流了各自的看法。国家版权局副局长沈仁干,也以版权学者的身份,到会发表了个人见解。
我国出版业在图书和音像制品的销售、信息传播与服务、知识产权、印刷投资等许多领域都同“人世”有关。“入世”后,降低关税、实行普惠制原则、对待本国及外国公民一视同仁等各项要求,都会对我国出版社的经营产生影响和冲击。这种影响和冲击究竟有多大?有人认为,我国出版业的市场主要在国内,出版行业的主体都是隶属于国家的,除了书刊和音像制品的零售以外,外资一时还进不了这个领域,因此在近期内“入世”对我国出版业不会有什么影响。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,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,知识是无国界的,作为传播知识载体的出版业,势必也要同国际规则接轨,“入世”会受到冲击是无疑的,竞争是回避不了的。有人甚至指出,外资已经渗透到我国出版业中来了,例如,“国际商务”中就有马来西亚、新加坡的股份;“上海译文”的《世界时装之苑》、“中国邮电”的迪斯尼杂志以及一些电子、科技刊物,实际上也是不同形式的外资介入。至于贝塔斯曼集团通过上海读者俱乐部方式“染指”中国出版业的势头,更是咄咄逼人。这些外国大媒体集团公开声称,开头若干年他们就是存心亏本来赢得中国书刊、音像的大市场。一旦市场被挤了,出版社怎能不受到冲击?因此,决不能轻视“入世”势必带来更加激烈竞争这一现实,务必及早做好思想和工作上的充分准备。
与会有些人士认为,我国出版人恐怕多数还是承认“入世”会对出版业产生某种冲击的。但面对这种冲击,却存在两种不同的心态。一种是等待国家给予保护。我国出版业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,长期以来出版业享受着国家许多政策上的保护和扶持,“入世”后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依然会采取某些保护措施,于是有些人就指望国家的保护能广一些,久一些。他们觉得,只要能保住行业的垄断地位,竞争的优势就还在自己这一边。另一种则主张,必须及早树立忧患意识,从自身改革入手,不断增强本社的乃至本行业的实力,才能在一旦“断奶”后不会被市场抛弃。这些人士认为,国家必要的保护只能体现在某些大的管理方面,而我们必须充分认识“入世”后竞争的复杂性。比如,由于外方实力强,于是优秀出版人才被挖走,优秀选题被买走,优秀作者被吸引走,再通过什么“工作室”、“协作出版”、“自费”出版等等方式挤迸出版领域,这时候即使有“保护”也解救不了自己。
尽管对“入世”会带来何种影响,人们可以继续观察和研究,但大家都认为,解决好当前实际存在的问题却一点也不能迟疑。一是要深化出版改革,诸如建集团,“造大船”,反对盗版和地方保护主义,抓精品和图书下乡等等,无疑都应坚持尝试,一定要尽快壮大竞争的实力;二是对当前外商想压我们的一些做法,例如多家兜售,拉抬版税;逼迫购买外国作家全部作品;通过代理人纵容和支持我国一些不法书商从事非法出版活动,等等,我们要提倡联合对外,防止被人各个击破。要加强行业社团维护行业利益的作用,把个体的力量凝聚成对外竞争的群体优势,会上还有人呼吁,“入世”不要光等着人家进来,更应努力让我们的华文和外文图书早日走出去,使我国也能在世界图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。